#自助游
#人文游
#摄影

前言

安迪·安德鲁斯曾经说过:“没有旅行的生活,只能称之为生存。一生中至少要有两次冲动,一次为奋不顾身的爱情,一次为说走就走的旅行。”
这一次,我终于听从内心的声音,独自踏上大西北,开启了一段难忘的辞职旅行。

最佳旅游时间

5~10月,为宁夏最佳旅游时间。

行程

D1:哈尔滨-银川3U8878
南关清真大寺-玉皇阁-鼓楼-宁园-步行街
D4:银川-中卫K9881
沙坡头

交通

To南关清真大寺:乘坐1、2、3路车至南门广场,再步行前往。
To贺兰山岩画:在新月广场乘旅游专线至景区。
To西夏王陵:在新月广场乘银川旅游专线1号线(游1线)至西夏王陵。
To镇北堡西部影视城:在南关清真大寺前乘17路旅游专线直达镇北堡西部影城。
To沙坡头:中卫汽车站有发往沙坡头景区的公交车,行程约1小时。

住宿

D1、D2、D3:入住悠悠加宾馆,地址:银川市兴庆区市场巷,点评:位置不错,类似于家庭宾馆,老板非常Nice,价格也相当实惠,而且邻近银川商城、东方商城、南门广场、周边医疗、金融、餐饮、休闲配套资源一应俱全,舒适又便捷,一连住了三天,最后都有点不太想走了。
D4:入住朝阳宾馆,地址:中卫市鼓楼南街朝阳巷2号,点评:位于市中心,位置极好,离鼓楼也很近,吃购娱很方便,整体设施还行,性价比较高。

第一天

2018年7月8日。
挥别大东北,正式踏上神往已久的大西北,开始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辞职旅行。
第一次听说银川,还是在天气预报里。但只有亲自抵临,才能切切实实地感受这座城市的温度。
作为回族自治区,清真寺自然是一道必不可少的风景线。
南关清真寺位于银川老城,是宁夏最大的清真寺之一,在回族人民的心目中占有极高的地位。
南关清真大寺已有数百年历史,原址在银川南关外“拱北”亭,于1916年迁入南关内,几经波折后,改为阿拉伯式建筑风格。
主殿为圆形拱顶两层,楼顶正中耸立一大四小绿色穹隆顶,顶端高悬着新月标志,布局严谨,装饰华丽,精致典雅,宏伟壮观。每逢“主麻日”或回族传统节日时,成千上万的穆斯林就会在此聚会,从事正常的宗教活动。
如今,南关清真大寺不仅仅是宁夏的标志性建筑,同时也是一大著名的旅游景观。
玉皇阁同样是名建筑,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,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。
玉皇阁高达22米,主阁为重檐二层阁楼,正中辟有南北向的拱形门洞,东西两侧是两层重檐飞脊的亭式钟鼓楼。整个建筑群重楼叠阁,飞檐相啄,布局巧妙,结构严谨。
作为银川市仅存的古代木结构高层楼阁,其独特的建筑风格、高超的建筑技巧,充分体现了银川古代能工巧匠的精湛技术。
与玉皇阁遥相呼应的,是赫赫有名的鼓楼,坐落在解放东街和鼓楼南北街十字路交叉处,又被称为“十字鼓楼”。
鼓楼总高36米,由台基、楼阁、角坊组成。台基呈正方形,用砖石砌筑,台基中心建有十字歇山顶重檐三层楼阁,每层楼阁四面围以环廊,楼阁顶脊饰以龙首,中置连珠,呈二龙戏珠之势,别具情趣。
说起来,钟鼓楼还是一座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古代建筑物,国共合作时期,宁夏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的组织——中共宁夏特别支部,以及国民党县党部的办公地址,就设在钟鼓楼上的东北角坊。
因此,鼓楼不但是历史的见证者,更是历史的参与者。
在玉皇阁和鼓楼之间,还有一座别致的公园——宁园,乃是宁夏第一座以清代仿古建筑群为主体的小型园林,于1987年10月初落成。
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,主要区由“兴庆殿”、“沁茗”阁、碑、廊及水池组成,颇有“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,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”之感,俨然成了当地人休闲娱乐的极佳去处。
每座城市都有一条代表性的步行街,银川也不例外。
银川步行街素有“小上海”之誉,是人们最常去的一条购物街,汇集了新华百货商店、宁夏华联商厦、新华购物中心、丽华副食连锁总公司等12家大型商场,各种商品应有尽有,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。
来到宁夏的一天,从一个句点滑向另一个开始,云在天,水在瓶,枝上花,花下人,放空未来,宁静一夏。

第二天

7月9日。
如果单看这样一座山,你能看到什么?
乍一看,并无特别之处,论险不如华山,论雄不如泰山,论秀不如黄山
再将视野拉近,岩壁上充斥着诸多看似不成章法的“涂鸦”,这到底是一场恶作剧,还是某些游客的“到此一游”?
或许就如王安石所言“看似寻常最奇崛”,眼前的这座山乃是大名鼎鼎的贺兰山,也就是岳飞所说“驾长车,踏破贺兰山缺”中的贺兰山。而这些所谓的“涂鸦”,却是被誉为“中国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”的贺兰山岩画!
如果说泰山是中原大地的圣山,贺兰山则是北方的圣山,不但是中国河流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水岭,也是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,匈奴、鲜卑、突厥、回鹘、吐蕃、党项等北方游牧民族在此繁衍生息,并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游牧民族文化。
贺兰山岩画即是其中的代表,详实地记录了远古人类在放牧、狩猎、祭祀、争战、娱舞等生活场景,以及羊、牛、马、驼、虎、豹等多种动物图案和抽象符号,揭示了原始氏族部落自然崇拜、图腾崇拜、祖先崇拜的文化内涵。
作为远古人类形象思维的产物,岩画的基本风格是写实的,同时不乏大量极度夸张、抽象、变形的图形,集古朴、苍劲、自然、童稚之美,给人以强烈的冲击与震撼。
诚然,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发现了岩画,但贺兰山岩画以时间跨度大、作画民族多、文化内涵深厚、表现形式丰富、分布区域集中而著称,仅贺兰口岩画的山口内外就分布有5000多幅岩画,人面像岩画达700多幅,以表现形式丰富、分布区域集中堪称一绝!
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陈兆复曾点评道:“贺兰山岩画最突出的内容是人面像。这种人面像岩画虽然在中国北方南方都有,可是没有像贺兰山那么集中,这一特点在世界岩画界也是很突出的。”
如果将视野放大到全球,你会发现在岩画图像中最普遍的人面像大多集中于环太平洋地区,但在远离环太平洋的贺兰山却以近千幅的“豪华阵容”登顶世界之最,无疑给世人留下了一道难以破解的谜题:贺兰山岩画人面像究竟透露出了怎样的文化信息?
它是中国本土的产物,还是与欧洲、非洲及其他地区的人面像属于同一种文化结果呢?
更为重要的是,这些岩画究竟产生于何时?
《英国剑桥科技史》中有这样一句话:“考古界惟一能确定的是一切都不可确定。”可惜的是,岩画研究也难逃这一“魔咒”。
岩画的断代向来是一项世界性难题,其主要原因是岩画本身不能够提供可供断代的直接依据,进而影响到围绕岩画的其它学术课题的研究。时至今日,我们仍依靠传统的考古学方法来进行岩画断代研究。所以,在岩画的形成时间上,众说纷纭,莫衷一是。
此外,岩画不仅断代难,释读的难度也是空前的,需要我们所有人一同努力,解决岩画的保护、断代和释读这三大世界性难题。
描绘在石壁上的艺术,岁月无声,唯石能语,你听,它在吟唱来自远古的神秘乐章,亘古悠远,引人幽思。

第三天

7月10日。
提起王陵,也许你首先想到的是名动天下的秦始皇陵,或者是规模宏大的明十三陵和清东陵。与这些王陵界的“大佬”相比,西夏王陵就显得“小众”了许多。
西夏王陵,顾名思义,即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寝,按照我国传统的以南北为中轴线、左右对称的格局排列,兼容了唐代和宋代帝陵形制的建筑布局和基本特点,而在陵台、墓室、碑亭、角台方面,又具备西夏独有的建筑风格,汉族文化、党项族文化和佛教文化兼容并蓄,别具一格。
纵观西夏王陵,南北长约10公里,东西宽约5公里,总占地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,一共分布9座帝王陵墓及200余座王侯勋戚的陪葬墓,却弃贺兰山之石不用,全以夯土筑成。相比之下,古埃及金字塔皆是由巨石堆砌而成。虽然两者在材质上大相径庭,但在美学角度上又殊途同归,故而夺得“东方金字塔”的美誉。
说到西夏王陵,就不能不说西夏王朝。
如果要问中国历史上最悲催的王朝是哪一个?西夏王朝敢排第二,西晋王朝都只能靠边站——它先后臣服于各大势力,一旦羽翼丰满,便自立门户,而后在夹缝中顽强地生存了将近两百年,并创造了光辉灿烂的西夏文化,最后却被更强悍的蒙古人“踏破贺兰山缺”,所有的一切瞬间化为乌有,永远地湮灭在了历史的长河中。
甚至于,元朝“贤相”脱脱主持修史工作时,分别编撰了《辽史》、《金史》和《宋史》,唯独没修《西夏史》。
由此可以看出,西夏王朝同西夏王陵一样,存在感极低,却也因为如此,反而显得十分神秘,留下了太多亟待解开的疑团。
譬如,每座王陵的主人是谁?又有着怎样的过去?
譬如,经过九百多年的风风雨雨,阙门、碑亭、月城、内城、献殿、内外神殿、角楼等众多附属建筑早已不复存在,为何以夯土筑成的九座王陵主体却依旧巍然挺立?
再譬如,贺兰山麓原本是党项一族的发迹之地,西夏王陵附近更是放羊牧牛的风水宝地,为何西夏王陵偏偏就寸草不生呢?更匪夷所思的是,所有鸟兽都不敢在此歇脚,莫非是知晓西夏帝王的权威不容冒犯?
古人的智慧自然不容小觑,兴许是西夏的能工巧匠们采用了特殊的办法,杀灭了黄土里的草籽,故意让王陵周边寸草不生,以此显得高大上。又别出心裁地创造出夯土实心砖木混合密檐结构,使得西夏王陵战胜了岁月的侵蚀,成为西夏王朝的“独家记忆”。
不过,能工巧匠们纵使能在王陵本体上下功夫,难道还能“遥控”鸟兽不成?
有人指出:既然西夏王陵按北斗七星而列,而且皇陵的封土都是按照八角五层的实心密檐塔形所制,肯定自带一股无形的气场,鸟兽一旦感受到其中的压力,自然就唯恐避之不及。
有人推测:正因为西夏的能工巧匠们动用了失传已久的夯土技术,兴许加入了某些不为人知的神秘物质,鸟兽感到了莫大的威胁,因此才会趋利避害。
更有人大胆论证:因西夏王陵曾出土过一种妙音鸟的文物,此物虽非王陵所独有,但却只在这里出土了陶瓷制作的实物,真真正正地起到了“震慑”的作用。
无论如何,西夏王朝都已经成为过去式,我们只能从幸存的王陵及出土的文物中寻找一点点过往的蛛丝马迹,等待拨云见日的那一天。
古今帝王今何在?白云千载空悠悠。当岁月的烟云荡去王陵往日的威严,只剩下一座座落寞的黄土丘,散落在绵延无边的贺兰山下,苍凉而又凄美,一如在蒙古铁骑下灰飞烟灭的西夏王朝,沦落天涯,定格成了一道永恒的伤痕。
如果说西夏王陵是古代的智慧结晶,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则称得上是“现代一绝”。
镇北堡西部影城以古朴、原始、粗犷、荒凉、民间化为特色,由明城清城老银川一条街等多余处影视拍摄景观组成,位列中国三大影视城之一,也是中国西部唯一著名影视城。
其实,镇北堡西部影城原本只是明清时代的边防要塞,辛亥革命后失去屯兵打仗的作用而废弃闲置,后来被著名作家张贤亮发现,将一片荒凉、两座废墟打造成银川市首家国家级5A级旅游景区,被评为“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”和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保护性开发综合实验基地”。
80年代以来,自谢晋导演,丛姗、朱时茂主演的影片《牧马人》在镇北堡拍摄成功,荣获“百花奖”后,大导演张艺谋又在这里执导影片《红高粱》,获得“柏林金熊奖”。巩俐、姜文也幸运地从这片古堡废墟中崛起,成为著名影星。滕文骥导演的影片《黄河谣》,又以古堡神秘魅力捧回了国际大奖——蒙特利尔金奖。在此摄制影片之多、升起明星之多、获得国内外影视大奖之多,皆为中国各地影视城之冠,享有“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”之誉。
如今,西部影城不仅保留和复制了140多处在此拍摄过的电影电视场景,如《大话西游》中的城门楼和城门洞、盘丝洞、孙悟空与牛魔王打斗时的“天崩地裂”等一系列场景,《黄河谣》中的“铁匠营”实景,《红高粱》中的月亮门、酿酒作坊、九儿居室和九儿出嫁时乘坐的轿子、盛酒的大缸、碗具等,《“冥王星”行动》中的“匪巢楼”,《五魁》中柳家深宅大院实景等等,还汇集了50多项民俗项目和非遗项目,打铁、擀毡、纺线、织布等祖辈们生产、生活的场景一一再现,有一种穿梭时光、重拾往事的错觉。
当然,最让人念念不忘的还是那部惊艳了时光的《大话西游》。走进影视城,《大话西游》的拍摄场景永远是最热门的拍照圣地,喇叭里也会一直播放着一段经典台词:“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,我没有珍惜,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,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……”这样的回忆杀,恐怕无人能够抵挡!
当梦埋葬在风雨天涯里,回不到过去,看不到未来。这荒芜的流年,这流离的宿命,仗剑走天涯,孤独等天明。

第四天

7月11日。
在银川呆了三天后,终于动身前往中卫。
既已到中卫,就不能错过沙坡头。
沙坡头旅游区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处,集大漠、黄河、高山、绿洲为一处,具西北风光之雄奇,兼江南景色之秀美,被旅游界专家誉为世界垄断性旅游资源。
浩翰无垠的腾格里沙漠,沙海茫茫、金涛起伏,由北面以不可遏制的凶蛮滚滚而来,到这里却戛然而止,伏首在黄河岸边、香山脚下,形成了一个宽2000米、高200米、倾斜60度的大沙坡,沙坡头由此而得名。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慕名而来,王维更是在此写下了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”的千古名句。
真正让沙坡头享誉世界的,还在于其辉煌卓越的治沙成果。为了确保西北交通大命脉包兰铁路畅通无阻,从1956年开始,勤劳智慧的中卫人民与治沙工作者、科技工作者一道艰苦探索,创造出了以“麦草方格”为主的“五带一体”综合治沙工程体系,化沙海为绿洲,一举解决了世界性的难题,1994年被联合国授予“全球环保500佳单位”的光荣称号,同年被国务院授予“科技进步特别奖”。
如今,沙坡头已成为一片沙漠乐园,有中国最大的天然滑沙场,有横跨黄河的“天下黄河第一索”,还有黄河文化代表古老水车,还有黄河上最古老的运输工具羊皮筏子,更有沙漠中难得一见的海市蜃楼……
沙坡头的特色之一就在于滑沙,游人从高约百米的沙坡头的坡顶往下滑,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质结构,滑沙时座下会发出一种奇特的响声,如洪钟巨鼓,沉闷浑厚,称之为“金沙鸣钟”;
其特色之二在于沙山北面是浩瀚无垠的腾格里沙漠,而沙山南面则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沙漠绿洲。游人既可以在这里观赏大沙漠的景色,眺望包兰铁路如一条绿龙伸向远方,又可以骑骆驼在沙漠上走走,尽情地感受沙漠行旅的韵味;
其特色之三在于羊皮筏,古称“革船”,为撒拉、回、东乡、保安、土等民族的传统水上交通运输工具。乘坐其上,既能零距离地体验这种特殊的渡河工具,又可饱览黄河风光,别有一番情趣。
九曲黄河万里沙,浪淘风簸自天涯。一边是大漠孤烟直,一边是长河落日圆,采西北风光之雄奇,纳江南景色之秀美,并存不悖,蔚为大观。

本游记著作权归@樱殇之恋所有,转载请联系作者!